|
本报记者 张瑾
《红娘》《铡赵王·跑坡》《大祭桩·绣楼》……5月31日,江苏模特艺术学校演出厅内,锣鼓铿锵,掌声不断。在这场2020级江苏梆子班教学成果展示中,22位“小梆子班”学员一一上台亮相。整场演出既是学员们3年学习的总结,也是未来高中3年的启航。
前来观摩的徐州文化戏曲界专家学者对整场演出纷纷点赞,鼓励小学员们继续努力,为徐州戏曲的未来接力传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首场折子戏汇报演出 孩子们表现亮眼
徐州梆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改变优秀本土戏曲文化后继乏人的困境,2020年,江苏省梆子剧院与徐州文化艺术学校(江苏模特艺术学校)签约,开启6年制戏曲表演(梆子戏)学员定向培训。
5月31日的汇报演出,是19名梆子戏学员和3名打击乐学员的第一次折子戏专场汇报,也是学校首次开展的戏曲表演专业校级技能大赛,将为接下来的省赛、国赛挑选优秀参赛选手。
折子戏,顾名思义是整场戏里的一折。当天演出的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戏曲中久演不衰的经典折子戏。
在《红娘》选段中,两位学员扮相甜美。虽然她们年纪尚小,却将《西厢记》中俏皮的红娘与崔莺莺的情窦初开完整演绎下来。在《铡赵王·跑坡》中,女扮男装的学员演出到位,举手投足颇有几分韵味。
3位打击乐学员不但有独立的汇报节目,还在同学们的演出中担纲伴奏,在舞台上气定神闲,节奏不乱。
虽然每学期都有考核和演出,但作为初中3年的阶段性汇报,省梆子剧院调动了专业的舞美、音响、伴奏,全力为戏曲接班人的成长做好服务。
在戏曲花园里
“种小小种子开大大的花”
2020年,江苏省梆子剧院院长燕凌从300多名报名孩子中挑选出22人,成立了“小梆子班”。学校与剧院调动优质的教学资源,一点一滴打磨,并利用寒暑假邀请高水平知名戏曲家对学员进行集训。
在戏曲花园里种下的小小种子,如今已开出了艳丽的花。小学员们的当天表现,让在场的专家、老师和家长们大感欣慰。
致力于中国戏曲文献、格律研究的吴敢教授说,作为戏曲爱好者,看到汇报演出如此精彩,从中感受到梆子戏传承中教与学的成功,“徐州梆子区别于豫剧和山东梆子,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毕业后,将徐州梆子发扬光大。”
“徐州梆子从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后,至今已经15年了。”看过演出后,见证徐州梆子非遗传承工作的李亚娃很是激动,“非常感谢我们的老师,用短短3年时间让孩子们有了一定的专业水平。戏曲传承需要基础,我们现在已开了一个好头。”
省梆子剧院国家一级音乐设计董瑞华回顾,从3年的历次汇报演出中,看到了学员们的不断进步。他特别强调:“戏曲传承任重道远,同学们肩上责任重大。”
努力学习和传承
孩子们的未来会更好
“时隔18年重启的这一专业院团定向委培模式,离不开各部门的支持。”一整天的演出结束后,燕凌在总结时坦言,“在戏曲市场萎缩的当下,感谢孩子们选择了这个职业。有好的政策,有国家的支持,相信他们的未来将更好。”
为了这台演出,省梆子剧院的专业老师在学校连续集中辅导了35天,没有休假。当天的演出,剧院11位专业化妆师早上6时就到学校为学员化妆,燕凌也是亲自上阵。
“我们举全剧院之力,付出了大量心血。因为我们太渴望孩子们能够迅速成长,我们知道艺术的珍贵。”深知学戏苦的燕凌面对学员们的成长很欣慰,“现在的孩子都是娇宝宝,他们能够这样努力地学习,是对戏曲的尊重。”
从商丘考入“小梆子班”的高多多的爸爸说:“孩子是家里最小的女儿,到学校后,老师们把他们当自己孩子一样爱,让家长们感动不已。”
“戏曲传承,说到底是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为了将这批学员带上更大的舞台,燕凌计划近期组织一场面对市民的公演,激励小学员勇敢面对观众,自加压力再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