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干净整洁。
(资料图)
村规民约上墙。
移步即景,和美乡村风景如画;功德上墙,一家有难全村帮忙。7月5日,走进省级文明村镇——石家庄市深泽县西焦庄村,记者看到这里的街道平坦整洁,房屋错落有致。绿树成荫的文化广场上,三五孩童嬉戏玩耍,老人们悠闲地纳凉、聊天,一幅恬静和美的文明乡风画卷展现在眼前。
环境美产业旺 靠勤劳双手走上致富路
西焦庄村隶属于深泽县大桥头镇,位于深泽县城东南4.5公里处,村北临滹沱河。据正在广场上纳凉的老人们介绍,古时候,滹沱河由该村村南改道至村北,田禾殆尽,民无以求生,故名焦庄。雍正十三年《深泽县志》记载焦庄分立,该村居西,故名西焦庄。
如今,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巨变,西焦庄村早已变了模样,这里土地肥沃,生态宜居,百姓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些年,我们村变化可大呢!马路硬化了,还安装了路灯,村民出行方便多了。村里还建了这个文化广场,每天吃过晚饭,街坊邻居来到这里,一起散步耍健身器,唱歌跳舞,别提多高兴了!现在村里的生活真是越来越舒服,越来越方便。”64岁的秦青春是土生土长的西焦庄村人,说起西焦庄村的巨变,他打开了话匣子。
这些年,西焦庄村在提升农村环境、建设和美乡村过程中,以街院净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等为标准,开展了一系列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为村民打造宜居家园。
“我们紧密结合和美乡村建设、厕所革命、农村饮用水改造等工作,打通了连接滹沱河的通村路,拆除残垣断壁12处,粉刷墙面2.5万平方米,铺设便道砖4000平方米,种植树木1600棵。”说起村容村貌的变化,西焦庄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展如数家珍。截至目前,西焦庄村基本实现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用上了天然气。
祖祖辈辈靠种地为生的秦青春告诉记者,他们村有土地3340亩,老一辈世世代代都靠种地为生。早些年,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村委会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村民也开始从事多种化经营,家家户户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我们村主要有三大产业,纸箱厂、隔尿垫以及苗木种植。纸箱业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年产值有2000多万元。全村隔尿垫厂有13家,年产值也有3000多万元。我们村苗木产业发展也挺不错,销售市场稳定,每亩纯利润也在5000元以上。”说起这些年村里的发展,秦青春黝黑的脸上透露着自豪。
记者笑问:您怎么对村经济了解这么清楚?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指了指文化广场上的展板嘿嘿一笑:“村情公示栏写着呢!”
记者看到,西焦村村情公示栏数据清晰,一目了然。全村335户,人口1187人,村集体收入主要来源是集体土地承包、集体设备出租、入股纸箱厂收益等,每年合计38万余元。“我曾开过纸箱厂,还种过苗木,在村委会的领导下,我们靠勤劳的双手走上致富路。”秦青春一脸幸福地说道。
除陋习树新风 村民成为乡村治理主力军
走在西焦庄村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一面面多姿多彩的文化墙,以生动形象的话语引导村民做文明事、做文明人,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我们村不光景美环境好,这些年,村里开展移风易俗,大力弘扬文明新风,反对铺张浪费,大家伙儿都特别支持!”村民秦志卿笑呵呵地对记者说,就拿红白事来说,自从实施了《村规民约》,至少给主家节省开支30%以上。
贾来军是西焦庄村红白理事会副会长,他告诉记者,在《村规民约》的制定过程中,西焦庄村从村民最关注、呼声最高的事情入手,革除了延续百年的红白事“饭前打包”的陋习,秉承喜事新办、丧事从简的原则,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大操大办。
“红事,我们村规定请客当天可以摆席,原则不超过10桌。大锅菜以吃饱为原则,严禁端拿淘要,在主家吃饭随吃随走。香烟单价一盒不得超过15元,酒水一瓶不准超过50元,酒席不超过10个菜。白事就更简单了,白事不高于红事标准,一切仪式从简,最多3天出殡,提倡用音响播放哀乐,村委会可免费提供音响使用。”贾来军说,在《村规民约》的引导下,红白事倡节俭在西焦庄村蔚然成风。
在西焦庄村党建示范街上,记者看到,《村规民约》、党员联系户、民生实事承诺等各项制度都张贴上墙。其中《村规民约》第17条写的明明白白:本《村规民约》每年10月1日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修订,需将《村规民约》修订草案提交村两委酝酿讨论,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表决。
“为了避免出现《村规民约》只上墙不落实的情况,我们充分发挥村庄管理网格化的作用,《村规民约》村民说了算,规定和约定都从群众中来,最终制定好以后再到群众中去。”在黄展看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还要广泛调动村民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被动”变“主动”,将村民一起制定的制度和决议都上墙公示,既促进了以制度管人理事模式的形成,保证村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还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村民“主人翁”意识的形成。
其间,西焦庄村还组织开展垃圾袋换鸡蛋、房前屋后清理大比拼等文明创建活动,扭转了“两委干村民看”的状态,村民的参与度明显提升,村民成为了乡村治理的主力军。同时成立志愿服务队,开展扶贫助困、科普宣传、文化进村等活动,丰富村民业余生活。
崇德向善 孝老敬亲蔚然成风
这些年,在乡村治理过程中,西焦庄村大力提倡“六化”善治,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刚提到的村庄管理网格化是通过建立‘微信矩阵’快速反映机制,形成‘民事民管、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监’基层治理新常态,这只是‘六化’之一。”黄展介绍说,办事流程规范化,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村民自治民主化,让村民成为乡村治理的主力军;党员管理积分化,激励无职党员参与村级事务;“一街四效”可视化,通过创建长达1000米的党建示范街,涵盖“小微权力清单”“三治融合”“两会一团”等,成为传播新风正气的“大舞台”。此外,还有最重要的“一化”,村风文明榜样化。以德治引领新风尚,发挥道德评议会的作用,对评选出来的先进典型,通过党建工作年会进行表彰,并发放厚德礼遇卡,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
42岁的村民毕灵灿是2022年度村民集体评选出的“好儿媳”代表之一。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她孝老敬亲11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身患重病、卧床不起的婆婆。
“我家小女儿十个月大时,我婆婆突发脑梗。我一边照顾孩子,一边照顾婆婆。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照顾老人不是子女应该做的吗?”这位朴实善良的女人告诉记者,前些年,为了维持生计、照顾老人方便,她和爱人没有选择固定工作,而是开店做起了婚庆和家电买卖。“最初,我婆婆还能动,我就把她带到店里照顾她,后来她病情加重,卧床不起,我就每天来回跑,给她做饭、擦身、处理大小便。”在毕灵灿家中,记者看到,老人的房间位于阴面,屋里一台电扇正呼呼地吹着,试图赶走室内燥热的空气,让老人躺着舒服点。
临近中午,毕灵灿用湿毛巾轻轻地给老人擦了擦手和脸,随后端来了老人最喜欢吃的汤面,“她现在就跟孩子一样,饮食起居都离不开人。她能好好的,我们就心满意足了。”毕灵灿憨厚地说。
如今的西焦庄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深入民心,勤俭节约的风气激扬劲吹,和美乡村的景象俨然形成,乡风文明的先进性和示范性也成了西焦庄村一张响亮的名片。
文/图 燕赵晚报融媒体首席记者 杜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