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鹿小竹(富书作者)
我曾有一项吃力不讨好的技能,叫“掏心掏肺说真话”。
【资料图】
这项技能不曾让我身边的人觉得我实诚,反而把所有关系越闹越僵。
从心理学上讲,人的不满情绪被触发,往往是因为潜意识感受到了攻击。
“实话实说”,有时候对别人来说其实是一种攻击。
我们“实话实说”的时候,并没有共情到对方的情绪和感受,给他们需要的。
类似的情况,你生活中是不是也遇到过?
你跟他们感慨生活不易,他们却说谁不是这样啊?忍一忍就好了。
你跟他们倾诉内心感受,他们却说“没什么大不了的,过去就好了”。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如果能懂点心理学,有点同理心,起码不用让对方炸毛。
心理学不会让你长出“三头六臂”,但可以让你在困惑期,指引你换个角度看自己、看他人、看世界,更理智地解决问题。
今天,跟大家分享4个心理学效应。
愿你能够根据心理学的本质规律,更好地将它运用到生活中。
用新木桶效应耕耘自己
木桶效应告诉我们,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而 新木桶效应 ,说的是 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并不完全取决于短板,而是多方面因素影响。
比如,木板之间是否有缝隙?桶底能承受多少水的重量?
还可以把木桶放置在一个斜面上,木桶倾斜的方向的木板越长就能装越多的水。
木桶效应重在“补短”,新木桶效应则重“扬长”,另外还考虑到了其他的综合因素。
关于人到底是要“补短”,还是“扬长”这个问题,我觉得人都有缺点,不可能完美。
把“最短”地补起来确实有助于提升蓄水量,但如果有足够多足够“长”的木板,也可以尽量将水蓄到最大值,这比光盯着“短板”,增长“短板”更容易一些,毕竟人无完人。
所以,新木桶原理的启示是: 先注重取长,其次是补短。
任正非曾在一次采访中说:“我这一生就是短的,我只做长我这块板,我再拼别人一块长板,拼起来就是一个高桶了。”
是啊,现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了,每个人突出的领域也就那么一两个。
只有先深耕自己擅长的领域,然后跟有别的“长板”的人一起,才能走得更远。
这个月上映的电影《灌篮高手》中,流川枫是小前锋类球员。
小前锋拥有最多的得分手段,可以拦下进攻、中距离投篮、扣篮、三分球等优势。
但这一切的前提需要与队友传接配合好,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
一个球队中,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优势,有相对固定的位置,无需一个人擅长所有的领域。
《后汉书》中说:“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
聪明的人舍弃短处,发挥长处,以此来取得成功。
短板或许能影响一个人,但绝不能决定一个人。
这世上没有废人,只有不懂利用自己长处的人。
所以,不要因为自己的短板故步自封,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避免被野马效应控制情绪
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吸血蝙蝠,常在野马的腿上吸血。
由于蝙蝠太小,野马根本没有办法赶走它,不少野马被活活折磨死。
然而,动物学家发现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极少,远不足以使野马死去,野马的死因是自身的暴怒和狂奔。
这就是著名的“ 野马效应 ”。
野马效应是指 因芝麻小事而大动肝火,以致因别人的过失而伤害自己的现象。
有位大师说:“情绪稳定,是一个人最好的风水。”
人生无常,世事多变。
若是情绪不稳,总在生气、焦虑、抱怨,不仅会破坏心情,更会影响运势。
有智慧的人,都懂得控制情绪。
曾在书中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两辆车追尾相撞。
追尾的那个车主气势汹汹地跑下来,破口大骂。
而被追尾的车主则下来拍拍现场的照片,然后打电话给保险公司和交警。
之后,她就回到车里,静静地拿起笔记本电脑工作,完全不管对方骂得多难听。
直到交警到现场,冷静地处理完事情,走人。
整个过程,“骂方”挺累的,可“被骂方”不接,就没法影响到自己的情绪。
老虎不会因为听到狗叫而回头,人也不可能因为被狗咬了一口就咬回去。
当遇到冲突的时候,及时止损,不消耗情绪,方是最佳选择。
拿破仑曾说:“能控制好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深以为然。
弱者任情绪放飞自我,强者则是让行为控制情绪。
永远不要因为生气而对人恶语相向或做出过激行为。
你的怒气会过去,但你难看的嘴脸会伤人,也会被人记住一辈子。
要么说善良的话,要么保持沉默。
成年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温柔面对冲突。
野马效应告诉我们,控制好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便是成全自己最好的方式。
愿你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清醒,克制,恬然自得,笑看人生。
用阿伦森效应处理人际关系
阿伦森认为人们大都喜欢那些对自己表示赞赏的态度或行为不断增加的人或事,而反感上述态度或行为不断减少的人或事。
这就是心理学的 阿伦森效应 。
阿伦森效应表明, 人们更喜欢不断增加的激励,而讨厌减少。
《读懂人心的75个秘密:用心理学帮你社交》中有这样一个案例:
在一家食品店里,有一位售货员特别受欢迎,顾客们宁愿排长队也要在他那儿购买食品。
那么,他的诀窍在哪里呢?
原来,别的售货员称糖时,总是先装得满满的,而后往外取出多余的部分。
这位售货员却总是先装得少一些,过秤时添上一些,同时不经意地说一句:“再送您颗,谢谢光临。”
对于顾客来说,虽然最后买到的都是同样分量的糖果。
但其他售货员带给他们的是从欢欣到失落的心理过程,而从这位售货员身上感受到的却是从失落到欢欣的过程。
所以在潜意识里,他们自然就会更喜欢这个售货员,这就是阿伦森效应的作用。
人们对事物、人的期待都是不断提高的,高的开始,低的结束最令人失望。
就像是钱钟书在《围城》所讲,把好的葡萄先吃完了,当后面的葡萄味道稍逊时,自然便会落寞。
明白了这个原理,我就可以将它用于生活中啦!
如果你想远离一个人,那就给他带一个星期奶茶,然后突然不买。
如果你想跟一个人长久相处,千万别一上来犯完美主义,要让对方一点一点发现你的美好。
如果你想让自己开心,那就对所有事情降低期待,所遇皆惊喜。
善用阿伦森效应的人,总能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和生活准则,快速地适应社会,调整自己。
愿你是其中之一。
用滑梯效应告别拖延症
一个滑梯,只要你坐上去并开始往下滑时,你就只能一滑到底,难以止住。
这就是 滑梯效应 。
滑梯效应最有效的应用领域,就是治疗拖延症。
人民阅读“五步彻底杀死拖延症”的方法中,第一条就是“三秒启动法。”
闹钟一响,马上123,起来。
不给大脑想更多理由的时间。
任务一布置下来,马上分解成流程,一步步完成。
只要开始行动,心理学效应就会驱使你一步步把事情做完。
教育家纽曼曾说:“不要害怕你的生活将要结束,应该担心你的生活永远不曾真正开始。”
凡事喜欢拖延,是人的本性。
因为拖延,我们总是上学迟到、上班迟到、延误班车。
因为拖延,我们总是因为匆忙而会议材料准备不充分、写的文章来不及修改就要上交。
因为拖延,我们总是频频出错,有时一个小小的过错,影响了自己一生。
辰格在《戒了吧!拖延症》中写道:“毁灭人类的方法非常简单,那就是告诉他们还有明天。因为告诉他们还有明天,他们就不会在今天努力了。”
世事难料,也许我们准备明天再做的事情,明天就被其他的事情占据了。
我们准备下个月再做的事情,下个月就没有条件了。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一个“拖”字,让多少人留下遗憾与悔恨呢?
有一位母亲生病了,由于常年卧床,身上长了很多褥疮,红红的,看上去很疼。
女儿每次去看望她时,总想给母亲买一床柔软的垫子,好让她少受罪。
每次她都因为匆忙出门忘记,一直跟自己说下次。
后来,母亲突然病重不在了。
女儿每每看到软和的垫子,都会流下悔恨的泪水。
其实,拖延症不是不知道怎么坚持,只是不知道怎么开始,或者想着下一秒再开始,下一次再开始。
朱光潜说,如果立志要做一件事,那件事的成功尽管在很远的将来,而那件事的发动必须就在目前一顷刻。
想到应该做,马上就做,不然,就不必发下一个空头愿。
发空头愿成了一种习惯,一个人就会永远在幻想中过活,成就不了任何事业。
你目前还有什么事情没有完成吗?
来,123,开始吧!
然后顺着“滑梯”滑下来,结果才有可能在前方等你。
林迟说:“心理学的本质是看见自己,看见自己,也看见他人。
看见自己则是察觉真实的自己,从而做出向上的改变。
看见他人,则是在共情、理解与接纳的基础上启发他人认识自己,从而引领,准确的说是帮助他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心理学这里,没有什么是无缘无故发生的。
一个人的脾性、行事,都有脉络源头,一切行为终究有章可循。
无论你的目标是什么,摸清事物的规律和本质,不断完善自己,同时帮助他人,一切才会跟着变好。
作者简介 : 鹿小竹 ,富书作者,不断输入输出的日子是什么体验,我想试试,图 书《好好生活》正在热销中 ,本文:富书,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