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现代教育报”即可关注我们
五一国际劳动节快要到了。劳动是幸福生活的源泉,也是创造价值和塑造意志品质的途径。一些国家将劳动教育贯穿于家庭、学校、社会的各个环节,注重把劳动内容与现实生活和社会服务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和价值感,引导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
让孩子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资料图】
如果参观加拿大本地人的车库,你或许会大吃一惊。上百种各式各样的工具挂满墙壁:修车的、做木工的、修栅栏的、装修的……在加拿大,“handy man”指的就是那些动手能力强的人。他们的技能当然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得益于从小在劳动中一步步培养的结果。
在小学阶段,学校就开始注意养成学生的劳动习惯。比如在春季,加拿大的学校老师会教学生利用纸盒子,或者在校园内开辟一角,种植豆角、西红柿、土豆、胡萝卜等蔬菜。学生们负责定时浇水、施肥、除草。同时,老师会讲解一些农作物的种植知识。收获的果实,孩子们可以拿回家享用,或者义卖后将款项捐给慈善机构。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还帮助他们从小建立起服务社会的价值观。
学生们在小学还会学一些手工技能,比如编织毛线、做布袋子、陶罐等家庭需要的实用物件,或者制作各种节日的贺卡和小礼物。不要小瞧这些手工贺卡和小礼物,同学们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会跨学科灵活运用到美术、语言及数学科目中的知识,可谓动手又动脑。
在中学阶段时,学生各种劳动技能的培养一般是放在课后的俱乐部中。学生们不仅能学习到烘焙等厨艺,还可以通过培训,获得“幼儿看护”证书后,做一些兼职的工作。在一些特殊的活动日,比如“地球日”,同学们会在学校和社区内,参加捡垃圾、打扫卫生等活动。
在十二年级,一些学校会提供劳动实践的课程。同学们不仅可以学习到木工、修车等知识,还能到车间亲自上手实践。加拿大的高中学生必须完成40小时的义工活动才可以毕业。同学们会去医院、老人院、夏令营等地方做义工,旨在接触社会,锻炼自己的劳动能力。
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都得益于学校教育和家庭培养的相辅相成。加拿大的家庭从小就要求孩子参与家庭劳动。从布置餐桌、收拾碗筷、洗衣服、做饭,到庭院除草、扫雪、收拾落叶和遛狗,加拿大的孩子从小就是家长们的好帮手。一些孩子还会利用业余时间在社区发放广告宣传单,为自己赚一些零用钱。加拿大的家长也会送孩子参加童子军的活动,因此对于怎样搭帐篷、野外生火做饭等生存技能,孩子们也早就驾轻就熟。
让劳动教育融入日常生活
日本的劳动教育是贯穿于生活、学习以及家庭始终的,也就是说到处都能看到学生参与学校、家庭劳动的场景。
从幼儿园、保育园开始,日本会有意让孩子参加田间劳动,参与春种秋收,以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 而进入小学后,劳动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刚入学的一年级“小豆包”,就会参与到校园里的各种劳动中。比如中午吃饭时,他们会轮流当午饭值日生,穿上白色的值日服,负责盛饭或者负责分发牛奶以及水果等,每个人的工作内容职责分明,相互配合。因为是轮流值日,值日生会把值日服周末拿回家洗净,烫熨平整,下周再带到学校。
每天吃完饭后,同学们会一起打扫自己的教室,他们会先用扫帚把大的纸屑等扫成一堆,然后用自己带到学校的抹布,再把地上细小的灰尘等擦干净。洗净抹布后,同学们会晾到自己的座椅后面。做完教室的卫生后,同学们还要协助打扫校园里的各个角落。很多学校都会有饲养小动物的地方,这些小动物可能是小兔子、小猫或者公鸡。同学们还需要打扫小动物的房舍,具体的活儿包括清扫动物居所、换洗动物餐盘等。
低年级的孩子一般还会通过种花,来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细心照料植物的耐心。每个孩子在学校都会有自己种植的牵牛花、郁金香等花卉,花盆上会写上自己的名字,每个孩子都会对自己种的植物负责,包括定时浇水、除草和施肥。暑假时,他们还需要带自己的植物回家,继续浇水照顾。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孩子的责任心。
此外, 日本的学校,尤其是很多中学,会分男校和女校,因此他们的课程内容也会有差异。比如女校会开展适合女子掌握的技能,烹饪、缝纫、编织等等。日本的很多商场里都有布店、毛线店以及缝纫店,这是因为日本女人在学校就有女工课,有爱动手制作的习惯,这也会延续到她们成年后。而男校就会多一些木工、修理类的劳动课。虽然听起来有些落后,但是这些却是生活中很基本、很实用的技能。
劳动教育重在参与,不一定说孩子们在当时就能立刻提高成绩,但是对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及培养独立性,提高动手动脑、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感恩和认识,都是无法估量的。这些都是日本劳动教育的初衷。
寓劳动教育于童年快乐
劳动创造财富,对自然资源匮乏、劳动力成为首要资源的新加坡而言,这个公理显得尤为突出。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新加坡特别重视教育培训和人才引进,同时这也成为新加坡对儿童开展劳动教育的动机。
新加坡拥有花园城市的美名,在只有7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近500处公园。这样的成绩,除了自然环境适宜植物生长之外,也离不开国民的环保意识。政府特别注重儿童的品德教育,城市光环背后的 艰辛劳作,也在小学课本里反映出来。课本里经常教导学生不要以为安居乐业来得理所当然,而要通过辛苦劳动来实现。新加坡的学生经常打扫校园,注重保持桌面干净,并主动归还餐具。同时,学生们的校服和白鞋都非常干净、整洁。
新加坡实行“少教多学”的教学方针,课程选择注重多样化,这些让学生有机会思考,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知识与生活技能。小学普遍实行半天上课制,另外半天则由托管中心照顾。托管中心一般建在学校附近的政府组屋一楼。在中心午餐后,孩子们自己整理床铺午睡。中心还为学生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每个孩子介绍自己爸爸妈妈的工作。为准备这项活动,孩子回到家会向爸爸妈妈提很多问题,也加深了和家长的沟通了解。此外,中心还会邀请父母参加一些活动。记得有一次是在东海岸参加烧烤晚会,每个家庭为烧烤准备食材。笔者的女儿长大后,烹调出的糕点、凉菜、海鲜和牛排等色香味俱佳,这些都和当时她在托管中心受到的启蒙教育有关。
“社区服务”“德育在于行动”“爱护花草”等,都是政府推出的劳动教育计划。至今,笔者的女儿可以叫出很多花的名字,在植物园(世界文化遗产),她是我们最好的向导。帮助老人也是托管中心的常规活动之一。每次,养老院的老人看到孩子们来,都非常兴奋。孩子们给老人表演节目和分发食物,遇到有特别困难的老人,甚至一勺一勺地喂老人进食。孩子们还陪老人玩游戏,特别有耐心。有一次,笔者女儿陪一位老人唱完一首歌,老人夸奖女儿:“孩子,你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多年以后,女儿学医并成为一名专科医生,笔者感觉和养老院的经历有一定关系。其实,在新加坡申请医学院的读书名额,也有做义工的要求。
尊敬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热爱生活,快乐生活,并帮助他人快乐生活——这是新加坡童年劳动品德教育带给我们的启示。
策划:邓丽
文字:李静明 静语 王琳 王建刚
编辑:姜思瑶
编审:郝 彬
终审:王宇 苏金柱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